院况简介 -3377体育

3377体育
院况简介

[english]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源于1901年始创的省农务试验场,1964年正式命名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属省政府直管,省农业农村厅代管。全院设有21个专业科研机构和2个科研辅助工作机构,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勉励杂交水稻科研团队。 

1.机构设置。改革前设有杂交水稻、水稻、土壤肥料、农业环境生态、蔬菜、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与工程、园艺、作物、茶叶、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植物保护、核农学与航天育种、农业装备、生物技术15个专业科研机构后勤服务中心(生产管理处)、基地管理中心2个科研辅助工作机构2024918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大农科院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省微生物研究院、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省水产原种场等6个科研事业单位整建制划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全院核定编制1722与湖南大学联合组建了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省农学会、湖南省水产学会湖南省园艺学会、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园艺学会湖南辣椒分会6个学会挂靠我院。 

2.管理体制。院机关本级和所属专业科研机构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科研辅助工作机构定性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差额预算管理均实行独立核算,执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3.人才队伍。自主培养了袁隆平(193097-2021522日,首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杂交水稻之父)、邹学校(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柏连阳(现任院党委书记)、单杨(现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9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农业部“100个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7个,农业部第九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水稻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光召奖、省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省科技领军人才、省优秀专家、省121人才工程人选等6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共71人。 

4.科技平台。2022年,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复,为全国首批20个和农业领域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截止目前,共建有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沙)、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9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团队创新工作基地10个,野外试验台站和试验示范基地49个,专业示范点200多个。 

5.领导关怀。20184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院杂交水稻南繁育种基地,在杂交水稻试验田里与袁隆平院士亲切交谈。王震(1961年)、朱德(1964年)、宋平(1990年)、江泽民(1991年)、李鹏(1994年)、姜春云(1995年)、邹家华(1995年)、乔石(1995年)、胡锦涛(2003年)、回良玉(20032011年)、温家宝(2005年)、贾庆林(2005年)、韩启德(2007年)、王刚(2008年)、刘延东(2009年)、陈昌智(2009年)、李克强(2011年)、汪洋(2014年)、胡春华(2018年)、万钢(2021年)、武维华(20212023)、陈全国(2022年)、何维(2023)、雪克来提·扎克尔(2023)、何报翔(2024刘国中2024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我院或基地视察调研。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多次来院调研指导。 

6.标志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全院取得科研成果2928项,育成良种798个,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的成果616项。2000年国家实行新的科技奖励制度以来,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1项。其中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杂交水稻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迄今唯一的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近10年,我院育成优质水稻品种91个,蔬菜品种97个,旱粮油料品种40个,园艺品种20个,获得发明专利418项。第三代杂交水稻周年亩产达到1603.9公斤,入选2021年度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主要标志性成果有: 

     1)杂交水稻,获国家科技发明特等奖1项(国家公布的迄今唯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首届),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部以上科技奖60余项。 

    2)辣椒育种及种质资源创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3)水稻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4)柑橘精深加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4项。 

    5)优质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6)镉低积累水稻,3项技术国际领先,培育出11个低镉性状稳定品种,2022年已进入生产适用性试验。 

    7)耐盐碱水稻,构建了我国耐盐碱水稻研究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可为全国1亿多亩具有水稻种植潜力的盐碱地有效利用增产300亿公斤粮食。 

    8)油菜新品种选育,育成26个杂交品种,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沣油737”连续7年推广面积位列全国第一。 

    9)黄金茶,具有“四高四绝”的品质特征,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仅湘西州推广面积80万亩以上,带动茶叶产业效益60亿元以上。 

    10)蔬菜清洁化生产技术应用,药肥施用减少30%,菜地污染物减少70%,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11)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构建了不同区域特征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制出了农田面源污染修复产品。 

    12)绿肥研发及利用,选育紫云英品种4个,构建稻田绿肥全程轻简化生产利用技术体系,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13)隆平高科,以杂交水稻、杂交辣椒等科技成果成功孵化我国农业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成立,2000年上市,成立时我院绝对控股40%,现在股权占比5.08%),目前已经成长为种业行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种业领军企业。 

新时代、新征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切实弘扬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把根扎在试验田里,把心用在科技创新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多做贡献。

        2024年10月,新划转科研机构相关数据暂未统计

 

      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892号。

    联系电话:0731-84691212

    邮编:410125

3377体育 | 本院介绍 | 人才队伍 | 创新平台 | 成果展示 | 数据文献 |  | 各省农科院链接:
3377体育的版权所有: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892号 0731-84691212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