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农业局:
为了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提高粮食总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基本粮食需求、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目标,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保证粮食供给质量,推进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促进粮食生产科技进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2018-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三一工程”),在首席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精心指导下经过3年的实施,“三一工程”以超级杂交稻为核心,围绕周年粮食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在全省开展了协作攻关,通过各承担单位和全体科技人员的协同攻关,形成了一批重要技术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为扩大现有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完善示范基地不同模式栽培技术,配套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经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省财政厅2021-2023年将继续滚动支持“三一工程”,项目由袁隆平院士担任首席专家,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组织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及地方农业部门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总体目标及考核指标
(一)项目总体目标
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增强我省粮食产业经济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破科研与生产衔接不紧密、资源环境约束等粮食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集成以水稻为核心的粮食种、养殖模式,即: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超级杂交中稻马铃薯、春玉米一季优质超级杂交晚稻、优质超级杂交稻养殖(鱼虾等),各种示范模式周年亩产折合原粮1200公斤,达到“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的目标。
(二)考核指标
1.约束性指标
建立1-2个万亩项目技术综合示范区、32个核心示范点,累计技术示范面积50万亩,亩平单产折合原粮1200公斤;累计辐射应用500万亩。不同种植(养殖)模式需要达到的指标如下:
(1)季优质超级杂交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核心示范片2.4万亩,周年亩产1200公斤,3年累计示范面积30万亩、辐射应用300万亩。
(2)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核心示范0.8万亩,周年亩产1200公斤,3年累计示范面积15万亩、辐射应用150万亩。
(3)超级杂交中稻冬种马铃薯粮食周年生产模式:核心示范0.2万亩,周年亩产1200公斤,其中超级杂交中稻800公斤/亩、马铃薯产粮400公斤/亩(马铃薯2000公斤/亩,按5:1进行折粮);3年累计示范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15万亩。
(4)春玉米一季优质超级杂交晚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核心示范0.2万亩,周年亩产1200公斤,3年累计示范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
(5)优质超级杂交稻养殖(鱼虾等)粮食周年生产增效模式:核心示范超级优质杂交稻养殖(鱼虾鸭等)0.2万亩,周年亩产700公斤以上、养殖(鱼虾鸭等)增收2000元/亩;3年累计示范面积2.0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
2.预期性指标
(1)示范区较项目实施前3年平均水平实施“两减一增”,即:肥料用量减少10%、农药减量15%,亩平均增效200元。
(2)培植农民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50个,培训职业农民5万人次。
二、项目申报实施模式及考核指标
(一)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核示范片周年亩产1200公斤;每个基地核心示范片面积不少于2000亩,每年示范总面积不少于8500亩,每年辐射带动不低于9万亩。
(二)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核心示范片周年亩产1200公斤;每个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不少于1000亩,每年示范总面积不少于5000亩,每年辐射带动不低于5万亩。
(三)超级杂交中稻冬种马铃薯粮食周年生产模式:核心示范片超级杂交中稻800公斤/亩、马铃薯2000公斤/亩(按5:1折合原粮);每个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不少于400亩,每年示范总面积不少于1000亩,每年辐射带动不低于1万亩。
(四)春玉米一季优质超级杂交晚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核心示范片周年亩产1200公斤;每个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不少于700亩,每年示范总面积不少于1700亩,每年辐射带动不低于2.3万亩。
(五)优质超级杂交稻养殖(鱼虾等)粮食周年生产增效模式:核心示范片超级优质杂交稻养殖(鱼虾鸭等)周年亩产稻谷700公斤以上、养殖(鱼虾鸭等)增收2000元/亩;每个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不少于1000亩,每年示范总面积不少于3500亩,每年辐射带动不低于3.5万亩。
(六)万亩项目技术综合示范区:以“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一季超级稻再生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为主体模式,搭配“超级杂交中稻冬种马铃薯”、“春玉米一季优质超级杂交晚稻”、“优质超级杂交稻养殖(鱼虾等)”3种模式中的1种以上,各模式规模必须达到项目规定的最低要求;全面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片相对集中,每年核心示范总面积不低于1万亩,各模式累计每年辐射带动不低于12万亩。
三、示范基地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要求: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曾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的“超级杂交稻攻关”、“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或“三一粮食丰产工程”等粮食高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区的单位;2.需具备两个以上连片超过指定面积的高标准核心示范基地且核心示范基地周边要有较大辐射面积(①:每个连片面积“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不低于500亩,“一季超级稻再生稻”不低于300亩,“超级杂交中稻冬种马铃薯”不低于100亩,“春玉米一季优质超级杂交晚稻”不低于200亩,“优质超级杂交稻养殖(鱼虾等)”不低于300亩 ②:申报书中附地图);3.项目由县级农业农村局承担,农业农村局需成立项目管理小组、技术实施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要有项目管理制度(含工作规范、管理流程等)、资金管理制度、内部监管制度和措施、对项目经费设专账管理;所属项目区须2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实施。4.项目申报单位有充足的自有资金支持;5.2018-2020年度曾参与“三一工程”通过省级以上验收并达到周年亩产目标且顺利通过绩效考核验收的项目实施单位优先考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按照申报要求执行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按时提交相关数据信息的单位,项目主持单位有权随时报请财政中止对其项目支持。
(二)示范基地申报指标:每个申报单位可报1-2种实施模式,经专家评审确定一种实施模式。
(三)项目实施年限:本项目实施期限为3年(2021~2023年),按自然年度实施滚动支持,每年度进行绩效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持续滚动支持依据。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单位认真填写《“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示范基地申报书》,打印提交基地所属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核盖章。
(二)本次申报是竞争性申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评审论证,根据实际择优公示立项(7个工作日)后报请省财政厅下达经费指标。
(三)请于2021年5月20日前将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一式八份报至长沙市远大二路736号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大楼307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综合科,逾期不予受理。同时报送电子版(含word版本和pdf版本)。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应完全一致。
联系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黄思娣,电话:0731-82873000,邮箱:。
附件: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