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药评价重点实验室由农业农村部批准,纳入“十四五”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于2022年1月试运行,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大学、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共同建设。实验室主任为柏连阳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陈剑平院士。
农药评价重点实验室面向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针对农药评价技术体系不完善、基础支撑能力薄弱等科技难题,聚焦我国农药行业现状和国际前沿动态,围绕国家战略和农业农村部中心工作,结合农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依托实验室现有资源,争取国际、国家及部省资金支持,开展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制定实验室发展建设规划,开展农药评估关键技术体系构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发挥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农药评价重点实验室拟开展的核心研究内容包括:
1. 构建农药评价关键技术体系
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有效性、安全性及病虫草害抗性评价技术体系;开展新农药在环境、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毒理学研究,构建农药及其代谢物、相关杂质毒理学数据库,建立农药及代谢物和相关杂质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2.建立农药标准物质和农药评价试验专用试材体系
调研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农药及其代谢物标准物质、专用试材的管理要求,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药标准物质工作程序,逐步构建我国农药标准物质和农药评价试验专用试材体系;制定农药标准物质(有效成分、代谢物、相关杂质)定值规则和指南、建立环境影响试验专用试材;制定农药标准物质工作程序。
3手性农药和农药纳米制剂对农作物和环境的影响机制开展手性农药和农药纳米制剂在农作物和环境载体中的残留消解、代谢传导、非靶标生物毒性效应及其潜在的立体选择性等基础性研究。探索手性农药和农药纳米制剂在农作物和环境载体中的立体选择性归趋、传导、代谢、降解过程和毒性效应,阐明手性农药不同对映体在农作物和环境载体中的残留、代谢、毒性差异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