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身边》第三十二期(青年)
在广袤的潇湘大地,有个身影在棉花的世界里默默耕耘,宛如一位执着的追梦人,用汗水与智慧编织着棉花产业的未来。他,就是陈浩东。
1983年出生的他,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科研之路。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岳麓山实验室优质高产棉花育种团队pi、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棉花研究室主任,这些头衔于他而言,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与担当。
棉花,这一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在我国的纺织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原棉品质的不足,却如同一道枷锁,束缚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湖南,这片土地上的棉花产业,也面临着马值偏高的困扰。

自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开始,陈浩东便与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怀揣着提升棉花纤维品质的梦想,在陆地棉种内杂交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尽管最初的尝试因陆地棉亲缘关系的限制未能如愿,但他没有丝毫退缩。2009年,攻读博士期间,他在导师王坤波的指引下,邂逅了棉花野生种的神秘世界,棉花四倍体野生种达尔文氏棉的利用为他点亮了新的希望之光,从此开启了十余年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远缘杂交科研征程。
这一路,布满了荆棘。远缘杂交带来的遗传疯狂分离,生殖隔离的重重阻碍,都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不断地回交、鉴定,构建庞大的分离群体,再引入新的基因,一代又一代的自交纯化,抗虫、抗病、抗逆性的高压筛选,多年多点的比较试验,继而参加省级及国家区域试验的选拔,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无尽的心血。
终于,岁月不负有心人。湘c176、湘fz031等优质棉花新品种在他和团队的坚持下绽放光彩。湘c176是长绒陆地棉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及打破了棉花品质和产量的负相关(单铃重5.8g,衣分41.4%,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5.4mm,断裂比强度36.5cn/tex,马克隆值4.1),成为我国棉花优质育种的重大突破;湘fz031凭借着出色的特性,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创造着高产的奇迹,于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为优质多抗宜机棉品种,由于含野生棉基因,连续多年大面积试验示范和室内试验鉴定,表现出很强的耐高温、耐镉和耐盐碱等特性,2023年在澧县官垸千亩示范片种植,亩产650斤,使我省规模化植棉亩纯收益达到千元以上。2024年在鼎城贵家铺千亩示范片,历经3个月38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天气,亩产依然达到550斤的高产,并在该示范田召开了全省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2022-2023年,在益阳泥江口镉污染替代区连续两年品种筛选和示范种植,每年亩产均在600斤以上,产量为参加试验的近百个品种和品系之首。2023年被省棉花协会推荐为全省机采棉和镉污染替代区植棉的首推品种。多年的示范表现已深得全省棉农的认可和喜爱,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目前该品种已高价转化给湖南天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随着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也必然加快推动湖南棉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进程,并有利于解决湖南镉污染替代区的耕地抛荒问题。
陈浩东的贡献不局限于实验室和试验田,他还积极投身于全省棉花生产的科技服务指导工作,2016-2018年,他担任湖南省万名工程专家,并担任华容县专家团团长秘书职务,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对口服务的园区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产业有明显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参加了湖南科技报社组织的“抗疫情.稳生产”专家在线农技服务团,并发表文章为疫情期间恢复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疫情期间复工复产贡献了力量;2019年担任湖南省种植业产业专家指导组专家;2021至今担任省棉花生产专家指导组专家;2022年入选常德市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2024年又入选常德市科技特派员。作为专家指导组成员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培训棉农和技术指导多达200余次,培训植棉农户及新型植棉主体近万人次。他的努力,为提升湖南棉花产业的科技贡献率和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加工作以来,一项项课题、一个个专利、一篇篇论文、一次次获奖,见证了他的拼搏与成长。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级重要课题25项,选育优质棉花新品种6个;获授权专利13项,其中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7项;制定地方标准及规范3项;共获各类科技奖励13项,其中排名第1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累计发表论文76篇,其中sci论文11篇。7篇论文分别获省、市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常德市首批高层次人才”“常德市十大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是对他的认可,更是对他未来的期许。
陈浩东,这位棉花育种的追梦人,用自己的坚持和智慧,在棉花的世界里绽放光芒。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砥砺前行,为湖南的棉花事业谱写更加绚烂的篇章,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