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傅向东研究员应邀来我院隆平讲坛,作题为“新一轮农业绿色革命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院士主持,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孙传清教授,以及我院科技人员和隆平学院学生300余人参听了报告。

20世纪60年代,以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粮食产量的提升。在水稻育种领域,“绿色革命”基因sd1的应用实现了水稻的半矮化、耐高肥和抗倒伏,从而实现了高产目标,但这一过程中也带来了氮肥利用效率的下降。
长期以来,傅向东研究团队致力于解析水稻氮利用效率的遗传基础,成功鉴定了包括dep1(ngr9)、grf4、ngr5等在内的多个重要基因,并深入研究了这些基因在氮利用效率中的调控机制。团队通过这些研究阐明了“绿色革命”水稻品种氮肥利用效率下降的原因,揭示了高产与氮高效的协同调控机制,并依此开展了分子设计育种,培育出了耐低肥、氮高效且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报告不仅为“低肥高产”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实现农业“减肥增效”、推动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育种新策略。
傅向东研究员的精彩报告生动展示了基础理论研究如何为水稻育种实践提供指导,并在现场引发了热烈反响。与会科研人员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对将基础理论有效转化为育种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