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身边:蒋勇兵——生态桑的实践者 -3377体育

3377体育
本院要闻
当前位置:3377体育本院要闻
在你身边:蒋勇兵——生态桑的实践者
作者: 来源: 阅读:1340 时间:2024-12-04 字体:[  ]

《在你身边》第三十三期(青年)



在“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学科交叉优势,从蚕桑产业发展与国家“大农业”战略需求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催生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使传统的蚕桑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一直都是院蚕桑科学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团队负责人蒋勇兵不断思考的问题,这是他面临的机遇也是挑战。

1987年出生于永州的他,本硕阶段所学专业都为环境工程,研究方向为土壤有机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对蚕与桑的了解和大多数人一样,仅限于年幼时的喂养经历。桑可以作为家蚕的食物来源,除此之外呢?

2014年,从湖南大学毕业后的他通过公开招聘进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随即加入《桑树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课题组,从此开始了与蚕桑产业的不解之缘。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他迎难而上,一方面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扎实的环境专业知识,穿梭于试验基地与实验室之间,为课题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及时将课题成果总结、凝练、发表,为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使我所在桑树修复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应用方向的研究处于行业前列;另一方面,他认真、踏实地进行蚕桑知识的补充吸纳,先后在国家桑蚕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常德澧县、岳阳临湘等地进行系统养蚕学习,并长沙市宁乡市、株洲渌口区和石峰区、湘潭市湘潭吉首市花垣县、邵阳市洞口县等地参与桑树的播种、育苗、嫁接、扦插等多项实践。

他不仅是田间地头身体力行的学习者与实践者,也是科研领域勇于突破的坚持者与创新者。白天与团队成员一道协作共进,晚上独自花费大量时间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设计研究方案、梳理研究成果。在参与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同时,2019年,经历了4年的不断尝试与打磨,硕士研究生的他突出重围,凭借创新型的选题与高质量的申报书成功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使蚕桑所在国自科项目立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紧接着又成功申请到了省自科青年基金项目,为所里青年科研人员作出了榜样。

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过程中,他将桑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将桑树营养与土壤重金属治理相结合,将蚕桑副产物与土壤生态保护相结合,延伸拓展桑树生态利用领域。系统分析了桑树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分布规律,掌握了镉胁迫对桑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镉在土壤-桑树-家蚕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探明了桑树对镉的耐受机理,创新性地提出了镉重度污染土壤栽桑养蚕循环种养技术模式。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5),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与制订省地方标准、农业技术规程5项,并多次在全国桑树产业发展青年科学家论坛作报告并获得优秀论文奖。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科研能力更上一层楼,经过几年的努力,2021年,蒋勇兵考入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此开启了边工作边系统学习的新阶段。读博期间,身为团队负责人的他,不仅要兼顾单位的本职工作,又要高质量完成导师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在“科室主任”与“学生”两种角色中不断转换,心理上承受着多重压力。他选择默默地咬牙坚持,积极看待压力,努力在工作任务、家庭责任和博士学习中找到平衡,希望能在中南大学这个大师云集、创新成果与人文思想交相辉映的土壤上,不断汲取养分,奋发图强,拓展桑树生态功能,提升蚕桑产业发展质效,助力乡村振兴。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蒋勇兵作为一名生态桑的实践者,专注于科研,日复一日,脚踏实地,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传统蚕桑产业向可持续生态农业的转型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3377体育 | 本院介绍 | 人才队伍 | 创新平台 | 成果展示 | 数据文献 |  | 各省农科院链接:
3377体育的版权所有: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892号 0731-84691212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