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任图生教授应邀来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为我院科研工作者作了题为《保护性耕作改善土壤健康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土肥所所长唐海明研究员主持。
任图生教授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黑土地“梨树模式”创建的核心骨干,主要从事农田水、热、气过程监测与模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土壤结构与作物生长及保护性耕作与技术等研究,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
任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土资源问题及根源,深入讲解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健康的改善作用。他提到,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而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耕作频次、保护土壤表层的覆盖物等手段,有效改善了土壤条件,增加了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与肥力等。任教授特别分享了“梨树模式”这一创新性土壤保护技术的研究成果,该模式已在东北黑土区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模式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保护和改良了黑土地的土壤结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
报告后,现场科研工作者积极提问,与任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问题涵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局限性、保护性耕作的具体应用、智慧农业的应用范围、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应性,以及如何推广这一技术至不同地区等。任教授耐心解答,指出保护性耕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并强调了技术推广过程中政策支持和科技普及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讲座,土肥所职工不仅深入了解了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原理,还激发了大家对土壤保护技术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浓厚兴趣,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