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院科研人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撰写能力,推动我院基金申报工作再上新台阶,1月20日,我院组织召开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会议。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德咏主持会议,院属各科研单位分管科研副所长和计划申报2025年国家基金人员以及近5年新进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王立峰研究员介绍了面上项目《生物钟基因lccca1/rve2调控cyp98a介导千金子差异化响应氰氟草酯的分子机理》撰写经验,讲述了项目的逻辑梳理思路与撰写技巧,注重撰写申报书时形意结合、细节把控,从而申报项目的特色与亮点。
潘孝武研究员介绍了育种专项《野生稻苗期耐冷种质资源挖掘及其分子设计育种研究》撰写经验,着重强调了研究内容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性,做好基础,提炼核心。
刘慧敏博士介绍了青年基金《水稻耐冷基因osctk1的分子调控机制与育种应用研究》撰写经验,对项目研究内容的思考与凝练,注重专家对其申报书的修改建议,建议大家用充分的时间打磨申报书。
丁胜华研究员介绍了面上项目《可见光驱动聚单宁酸-tio2强化壳聚糖膜抑制采后宽皮橘绿霉病机制》撰写经验,通过四个“1”的撰写方式,讲述项目申报书的思考与修改相结合,并鼓励大家发表高质量水平文章。
张德咏强调,我院科研人员要充分理解申报自然基金项目的重要性,深刻领会报告会内容,注重逻辑,认真思考,按照院科学技术部安排的时间节点,精心打磨申报书,不断提升申报质量,力争在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中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