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本级
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强化绩效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和省级专项资金部门评价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24〕1号)等文件精神,我单位高度重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学习并传达了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绩效自评方案,结合我单位实际设定了三级指标,在院绩效评价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形成我单位2023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单位基本情况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是隶属于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正厅级事业单位,是我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院本级为一级预算单位。
(一)机构设置
内设机构包括:党委办公室、办公室、人事处、监察审计室、计划财务处、科学技术处、工会、科技服务处、规划基建办公室、离退休工作处、保卫处以及资产管理中心等处室。
(二)机关主要职责
1、开展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农作物及特色农业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重点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常规作物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选育农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持。2、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开展农作物栽培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和检测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农田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以及植物营养等基础性、应用技术性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承担区域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布局、农业农村经济、农业信息技术等研究任务,为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4、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示范,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5、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一) 基本支出情况
本年支出决算数为26078.0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9433.63万元,占总支出比重的36.17%,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7228.6万元,公用经费2205万元;与上年支出相比,基本支出增加1276.02万元,主要是人员经费对二级单位人员补助增加。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本年决算数比年初预算调整数降低9.87万元,降低幅度为17.32%,本年决算数比上年决算数降低11.88万元,降低幅度为20.13%,主要是本年度单位没有购置公务用车计划。具体见“附件:1.基础数据表”。
2.公用经费支出情况。2023年公用经费541.8万元,较2022年减少55.73万元,下降9.3%,具体见“附件:1.基础数据表”。
(二) 项目支出情况
2023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项目支出年初预算23556.29万元,其中其他事业发展专项22356.29万元,运行维护专项1,443.26万元。项目支出决算数为21,107.05万元,其中其他事业发展专项19,785.44万元,运行维护专项1200万元。增加的支出主要为年初结转以及当年追加的科研项目支出。
1.按规定使用其他事业发展专项。主要用于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进行科技推广与普及,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解决我省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中全局性、关键性、长期性、公益性的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问题。具体见附3-1.2023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其他事业发展专项)。
2.按规定使用运行维护专项。主要用于构建与改善全院科研设施条件,提高科研、办公效率,满足科研、办公信息化要求;加强我院的环境、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以及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的防控,购置科研仪器设备,为干部职工营造平安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我院基地运行中交通、劳务、日常维修维护、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试验产品和材料存放等,保障基地的基本运行,保证基地科研试验的顺利实施。保障全院水电、亮化、绿化保洁、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正常开展,保障全院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有序进行。具体见附3-2.2023年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运行维护专项)。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3年我单位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也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2023年我单位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也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3年我单位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也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六、整体支出绩效情况及自评分
2023年,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牢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有效供给责任,加快破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全力推进科技支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全面振兴,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我院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绩。“西子3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镉低积累水稻“臻两优8612”在全省推广107.3万亩;5个品种进入国家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区试或生产试验阶段。超高产攻关首次突破单季稻亩产1200公斤。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粒两优8022”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1251.5公斤,刷新杂交水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耐盐碱水稻示范推广100万亩以上,全国首个万亩示范片亩产突破573.8公斤。一年来新上项目56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自科基金18项,省“十大攻关”重大专项项目1项,省重点研发项目9项。全年共取得成果300项,其中审定(认定、登记)品种51个,植物新品种授权53项,制定地方标准及技术规程99项,发明专利授权9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共发表sci论文186篇,出版专著17部。2023年我院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效能持续提升。其中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加快构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模式有效创新,岳麓山实验室和洞庭实验室建设快速推进。
按照省财政文件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 2023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从预算执行、产出、效益及满意度等四方面统一设置了15个科研机构的三级指标。
根据自评情况,我院2023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得分98.5分。具体自评情况如下:
(一)预算执行情况评价
我单位2023年度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年初预算11,720.95万元,全年预算数22,526.81万元(含年初结转和结余及当年追加),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数19,103.68万元,预算执行率为84%。
该指标分值10分,自评得分8.5分。
1.数量指标。该指标主要从科研成果的数量来考核科技奖励、科研成果的实现情况,其中科研成果包含科技奖励、论文、专著、植物新品种、专利、标准等指标。2023年均超额完成各项数量指标,具体情况如下:
(1)年初绩效目标。取得科技奖励15项以上;发表学术论文、著作400篇以上;获得植物新品种30个;专利100项;标准50项。
(2)绩效目标实施情况。2023年度取得科技奖励19项;发表学术论文、著作463篇以上;获得植物新品种38个;专利111项;标准99项。
该指标分值20分,自评得分20分。
2.质量指标。该指标主要从科研成果的获奖级别、论文质量等方面考核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包含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情况以及科研成果审定情况。其中科研成果审定情况包括三高论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其他论文、国审(登记)品质、省审(登记)品质以及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规程等。2023年科研成果、论文质量较高,均达到年初目标。
(1)年初绩效目标:取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项)1项;其他奖励10项;三高论文120篇;其他论文250篇;国审(登记)品种20个;省审(登记)品种15个;标准50个;规程20个。
(2)绩效目标实现情况:2023年度取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项)3项;其他奖励16项;三高论文186篇;其他论文260篇;国审(登记)品种33个;省审(登记)品种18个;标准72个;规程27个。
2023年,“西子3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镉低积累水稻“臻两优8612”在全省推广107.3万亩。5个品种进入国家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区试或生产试验阶段,其中早稻1个,中稻2个,晚稻2个。超高产攻关首次突破单季稻亩产1200公斤。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粒两优8022”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1251.5公斤,刷新杂交水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耐盐碱水稻示范推广100万亩以上,全国首个万亩示范片亩产突破573.8公斤。优质耐盐新品种“菁两优326”完成区试并示范成功。粮食提单产初见成效,屈原管理区全域水稻提单产行动,中稻大面积种植亩产达784公斤,晚稻亩产达550公斤。再生稻“六适三高”栽培技术入选湖南省农业主推技术,制订《湖南省再生稻品种》地方标准,并筛选了爽两优华占、爽两优138等再生稻品种。
新型作用靶标除草剂研究取得新突破,研发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果稳定的杂草控制技术。柑橘功能成分活性与营养研究取得新进展,生物合成包装材料产品加快应用。保靖黄金茶1号入选2023年度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构建黄金茶智慧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再生稻低损高效专用收获机入选2023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瓜类制种表型及种子智能测定装置及系统入选2023年度农业火花技术成果库名单。水稻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技术体系鉴定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个组合规模化混播机械化制种首次突破大面积小粒机械化制种产量纪录。短生育期油菜及超早熟早晚稻品种突破了油菜生产与双季稻的茬口衔接难题。农香42、芯香两优1751获国家食味品质金奖,墨地龙冬瓜被中国蔬菜协会评为全国蔬菜实用科技新成果,大果冰糖橙通过农业农村部评议,百合、白术、黄精等道地中药材种质加快创新,黄金茶、西子3号、镉低积累水稻不育系莲1s、甘蓝型油菜不育系clr650获评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
该指标分值20分,自评得分20分。
3.时效指标。该指标主要从时效性角度来考核绩效目标的事项情况。
该指标分值5分,自评得分5分。
4.成本指标。该指标主要从成本角度考核年度绩效目标实现情况。我院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业务工作为农业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安排经费12,522.19万元,加上年初结转和结余以及年中追加科研项目经费,2023年度经费支出21,107.05万元,为我院农业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指标分值5分,自评得分5分。
(三)效益指标
1.经济效益指标。该指标主要从科技服务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角度来考核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主要考核包括科技成果转化额、技术合同、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及技术交易额等。
(1)年初绩效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认真执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暂行)》,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让、许可、合作和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评价鉴定等活动,以及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和以科技成果为技术依托的检测检验、测试分析和辐照技术处理等活动。积极服务“三农”,签订科技服务合同100份以上。
(2)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全院2023年度全院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各类技术合同(在科技部门办理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合同份数)235份。2023年度科技成果转化额8638万元。
该指标分值10分,自评得分10分。
2.社会效益指标。该指标主要从科学研究以及科技服务所获得的社会效益角度来考核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主要从技术培训人次、学术交流场次、乡村振兴联系示范点等方面设置指标来考核。
(1)年初绩效目标。新技术培训1万人次以上。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20人次以上来院作学术讲座报告,组织全院学术交流10场次以上,继续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建设,在全省14市州布局建设50个示范村镇。
(2)绩效目标实现情况。新技术培训3.01万人次。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30人次以上来院作学术讲座报告,组织全院学术交流14场次以上。
全年派遣6名科技副县长、400余名科技特派员、200余名“三区”科技人才,打造服务团队,全力服务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联合8个市州分院,做强做实10余个院士专家科技创新基地,新建沅江再生稻产业研究院、汉寿蔬菜产业研究院、绥宁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院地方特色产业研究院达到8个。
该指标分值10分,自评得分10分。
3.生态效益指标。该指标主要从解决我省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中全局性、关键性、长期性、公益性的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问题等角度设置指标。
(1)年初绩效目标。解决农业发展中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问题:大力推广减施农药、化肥面积;解决农业发展中重大战略与共性技术问题:推广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面积。
(2)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西子3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该品种在国家各区试点的稻谷镉含量平均仅为每公斤0.03毫克,建立健全双季稻田绿肥轻简高效生产利用技术体系,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取得新进展,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创制了性状优良的镉低积累水稻、耐盐性水稻新种质。
该指标分值10分,自评得分10分。
(四)满意度指标
满意度指标包括可持续影响指标与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我院将该两个指标统一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等方面来设置考核指标。
1.年初绩效目标。在全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创新成果突出,服务“三农”成效显著,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提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2.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第二批驻村帮扶工作继续帮扶怀化沅城村,经过2轮帮扶努力,“红色绿色古色”农文旅融合模式获得多方推介,沅城村选为2023年全国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点,并成功入选《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与怀化市、岳阳市、湘阴县、屈原管理区、安乡县、新宁县等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支撑湘西州保靖县、益阳市赫山区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在长沙市建设4个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水稻高产丰产效果显著。科技成果在省外加快推广,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水稻产业研究院、江西金溪湘赣区域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四川井研、重庆檬泰、绝味食品、英氏控股、贵州同济堂、山东郯城等院士团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该指标分值10分,自评得分10分。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指标设计亟待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存在指标设计过于繁杂、各指标间相互关系逻辑不清晰、指标设计与科研经费投入不匹配等问题,导致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够客观。因此存在主观因素影响大、个性指标差异大、评定标准不一等问题。
2. 个别项目预算执行亟待提高,结转率和预算调整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我院年中追加预算科研项目占比较高,一是农业科研受季节、气候和周期等因素影响较大,项目进展未达预期,二是个别科研项目采取竞争立项方式,资金下达时间较迟,导致部分资金使用单位因项目前期费用缺乏,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从而影响预算执行进度。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控制机制,严格预算执行进度考核,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2.结合农业科研单位特点,不断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3.尊重农业科研规律,不断改进绩效评价方法。
4.建议财政部门组织有关绩效评价的培训与交流,提高预算单位人员业务水平。
九、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计划应用于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和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计划在本单位网站上及时公开,接受各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服务对象的监督。
附件: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本级
2023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