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身边》第三十一期(青年)
2023年12月29日,手捧印着“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证书的她思绪万千……
2016年7月28日,湖南省园艺研究所的会议室里热闹非凡,大家正热烈讨论着科研基地的重新规划与高标准建设。“现阶段所里没有科研人员在做梨方面的研究,那梨园还需不需要保留?”此言一出,热闹的会场瞬间鸦雀无声。一个弱弱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要,要保留”。众人齐齐转头望向角落,那里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瘦小女同志。见大家都望着自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腼腆但又坚定地说:“那片梨园是我们科室种下的,有些年头了,毁了实在太可惜。没人愿意做,那我来试试吧。”
这位同志便是张平。2011年,她从南京农业大学果树系毕业,后进入湖南省园艺研究所时鲜水果研究室从事猕猴桃优良雄性株系的选育工作。而2016年7月28日对张平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一天她选择了一条遍布荆棘充满未知的道路。
坚定梦想,勇于探索前行之路
梨的科研从何下手?一无所知的她只能从零开始,转头扎进图书馆里,查文献、查年鉴、查著作,把全国研究梨的单位、团队、专家查了个遍。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两跳。一方面,湖南省种有梨树50多万亩,从面积上算仅次于柑橘排在第二位,而当时我们的省级科研单位中居然没有科研人员从事梨相关的研究;另一方面,我省梨平均单产仅780斤,与全国平均水平2600斤比实在是少得可怜。
湖南省的梨产业量大而技薄,只要想办法把技术提上去,整个产业将大有可为。张平迅速做出判断:品种方面,依靠南方产区提前上市的优势,我省适合发展优质早熟梨,特别是7月之前成熟的特早熟品种;栽培方面,鉴于我省多山地、丘陵的地形,适宜推广小型机械等省力化栽培模式;育种方面,考虑到我省多雨潮湿的气候,优先选育抗病耐涝的早熟梨品种。
早熟梨品种的推广、省力高效栽培模式的探索以及抗性品种的选育对我省梨产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那就三管齐下,说干就干!可话虽容易说,事却难办。没人手,自己干;缺经费,自己干;没经验,也得自己干。她对自己说,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我一定要把湖南的梨种好。纵有千难万难,为了实现梦想,她义无反顾、毫无怨言。
大胆创新,务实践行筑梦之旅
从2016年起,张平辗转多次到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湖北果茶所、辽宁果树所等科研单位的梨示范基地考察学习。结合我省梨花期遇阴雨、遭冻害,夏秋季干旱导致梨树提前落叶开二次花,以及基地管理粗放等影响产量的因素,她率先决定探索梨大树改造y形整形等省力化栽培技术。这种技术可在原有大树上快速更换梨新品种,且树形简单易懂好操作,还避免了其他树形整形所需拉枝布线造成地面不宜过机械的问题,同时枝条开张角度绑缚于y形架上既平衡了树势,又有利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张平一点点探索、一步步尝试,终于通过大树枝接的方式,做到了梨品种优化、省力栽培,同时实现当年上架,3年即可优质丰产的目标。
张平以科技助力专家组组长、省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万名工程科技服务团成员、株洲市科技特派员、长沙县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为全省各地梨种植户提供梨省力、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等服务,获得各级媒体报道10余次。目前,梨大树改造y形整形技术已推广至衡阳、岳阳、张家界、株洲等地,来自全省各地的梨种植者也时常来我园艺所梨示范基地交流学习。2024年,张平担任省水果专家指导组专家,继续为推动湖南省梨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锐意进取,坚守绽放梦想之光
选育抗性好的品种,前提是要有抗性好的亲本材料。优良的鲜食梨品种往往抗性较差,如何获得抗性好的亲本材料?张平在请教本所退休老专家扶智才老师后,她茅塞顿开,能扛得住湖南气候的还得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梨。借2015-2019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东风,张平不畏艰险、爬山涉水,在雪峰山脉、罗霄山脉、武陵山脉上洒下苦咸的汗水,留下深深的脚印,只为尽可能多的收集保存那些弥足珍贵的梨资源。目前共搜集、保存有梨种质资源100多个,结合田间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ssr分子检测,鉴评获得我省独特的梨种质资源60余个,其中适合鲜食的梨资源9个,抗梨黑斑病、耐涝等抗性资源3个。丰富的梨种质资源储备为后续高抗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年如一日,张平顶着烈日,冒着严寒,怀揣着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奋战在梨科研一线和基层服务一线。她梦想着把湖南的梨种好,让全国人民吃上湖南的梨,将湖南梨推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不忘清风来时意,守住初心得始终。张平坚守初心,相信梦想终将不负青春不负卿。